1967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生日74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在《毛泽东选集》1~4卷出版了8000万部的新华社通讯。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全国各地持续运动中,《毛泽东选集》(1~ 4卷)竟然能出版3亿6800万部( 9211万部),成为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方厚枢

1962年8月加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

曾任“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的员工

1980年以后历任国家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编辑审查、《中国出版年鉴》主编等

享受政府的特别津贴

北京市新华书店在王府井大街等6个城区投入了1万部“毛选”,不到2小时就囤积了空。 在一些城市,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发生了“骚动”。

《毛泽东选集》的新版(1~4卷)从1951年10月到1960年9月上市,到1965年的15年间,各种文字版的累计印刷数量为4586.8万部( 1146.7万部),由于实施了计划分配,因此要求长时间供应,书店

文化部于1965年1月召开了“毛泽东着作选读”出版事业会议,要求“毛选”出版委员会的田家英作报告。 田家英就“毛选”供给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证明。 《毛选》一、二、三卷头如果是进城前编撰的,当时材料不足,注释不满意,必须重新审查,近年又发现了多个主席以前的著作,其中有些不得不加入。 因为考虑了出版第二版,所以控制了“毛选”第一版,考虑到网民的紧急性,后来决定了“毛泽东著作选读”,选择了最基本的东西,可以长时间印刷发行。

1965年3月,文化部通知全国出版部门,除保证学生教科书的必要性外,还将《选读本》的印刷放在第一位,争取在年内基本满足网民的需要。 然后印刷《毛选》(1~4卷),普及100万册,安排满足紧迫的需要。 北京市新华书店在国庆节王府井大街等6个门市部“投入”1万部“毛选”,不到2小时就囤积了空,有些城市“投入”达不到员工,因此发生了“骚动”。

1966年2月10日,文化部党委向中央推进部报告说,《毛泽东选集》(1~4卷)的供求状况多年来一直非常紧张。 根据人民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在北京、湖北等地调查的估算,至少有1100万份以上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在《报告书》中写道:“根据必要的优质印刷和纸张供给、印刷能力的具体情况,1年内将《毛选》制作1千万份以上(过去, 《报告》于1966年提出了再版《毛选》500万册的计划。 中国共产党中央同意文化部党委的报告,分全国执行。

1964年9月10日,《毛泽东着作选读》甲种书(上、下二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乙种书。 到1965年末,全国已印刷了《选读》甲种本2291.4万册,乙种本5602.8万册。

林彪国防部长主持军事委员会工作后,于1961年4月在《解放军报》上选登了毛主席语录,《解放军报》从5月1日开始在报纸上开设了《毛主席语录》专栏。 根据总政治部的指导指示选择语录200条进行编辑,1964年1月印发16本《毛主席语录200条》(征求意见集),在全军政务会议上讨论、增补,正式命名为《毛主席语录》,编纂部门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纂》 由于地方出版部门要求增印,人民出版社的报纸得到领导的批准,从1964年9月开始,向地方提供总政版语录纸型,到1965年底,全国已印刷了2800多万册。

除了以上毛主席的着作外,毛主席着作的各种特辑本、汇编本、单萧本也出版了,从1949年10月到1965年12月,印刷了68290.5万册。

拿出所有可以用来印刷毛主席著作的纸。 出不出的新书坚决不出,再版图书一律不印。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量出版毛泽东著作成为全国出版部门的主要任务。 文化部党委于1966年6月30日向中央报告了《毛主席关于迅速印刷著作的书面请示报告》。 文化部动员全国出版、印刷、发行机构广泛的革命群众和广泛的革命干部,集中精力采取歼灭战的做法,扩大了毛主席著作的印刷份数成千上万。 《报告书》是中宣部部长陶铸根据“大量印刷停止印刷也出不了的出版物、毛主席著作”的指示,采用的“革命措施”是:打破过去指定的少数印刷工厂的包印旧框框,全国有一定条件,毛主席的 拿出所有可以用来印刷毛主席著作的纸。 出不出的新书坚决不出,再版图书一律不印。 各出版社必须经过本审查,分别提出停止版、修订再版或再版的意见,所有未经批准的均不得再版通常,刊物可以考虑合并,减少篇幅,延长发行期限,暂时中止

“全年书籍用纸共计7.2万吨,预计以4.6万吨印刷毛主席的著作。 年教科书用纸7万吨,用纸雄辩,毛主席的著作也能印刷。 ”。

7月12日至16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毛主席萧作印刷商会议”,1966、1967年大量印发了毛主席萧作计划。 石西民副部长在报告中提出,1966年全年书籍用纸共计7.2万吨,计划以4.6万吨印刷毛主席著作。 年教科书用纸7万吨,为了学制改革,教科书用纸雄辩,也可以用来印刷毛主席的著作。 全国出版物的活字印刷生产能力现在有500万令以上,今年预定以50%印刷毛主席的著作。

8月8日,全国新闻头版头条发表了新华社新闻:“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大量出版毛主席著作。” 据报道,中国共产党中央将立即动员全国出版、印刷、发行部门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尽全力出版毛主席的著作作为压倒性的任务。 《毛泽东选集》1966年宣布,计划在1967年的两年内在全国印刷3500万册。 《毛泽东着作选读》甲、乙种书和毛主席着作单行本在今年和明年两年内可以充分满足需要。

12月10日,文化部党委向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根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1967年全国印刷《毛泽东选集》的计划达到了8000万份,但现在纸只能执行6000万份,由中央指示相关部门处理 陶铸12日表示,“已经向中央宣传部出版了明年主席选集8000万册,以此为目标,请求总理指示。 ”。 周恩来总理13日表示,同意。 也就是富春,秋天读。 ”。

1967年1月4日,周总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由全国文艺界、教育界、体育界、信息出版界10万人参加的大众大会上说:“去年《毛泽东选集》将印刷3000万套,今年将印刷8000万套。” 《毛选》1967年正式公布了印刷8000万份的计划。

“轻工业部太不像话了,把制作鞋底的塑料放在第一位,把印刷《毛泽东选集》的塑料放在第六位,做轻工业部的反。 ”。

文化部出版局于1967年1月10日在北京民族酒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毛主席萧作印刷计划会议”筹备会,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出版部门及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40多人出席了会议。 这时,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直接策划下,上海发生了“文报告”、“解放日报”被“造反派”造反的事件,这种风迅速蔓延到北京,民族酒店会议开到第六天,被人民出版社的大众组织“造反”

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首都出版系统革命造反委员会》、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首都红卫兵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第三司令部)、《人民日报》遵义红旗战斗团等22个群众组织的共同宣言,出版了人民日报评论家的短评《毛主席的着作》

1月26日晚,王力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会见了人民出版社和北京新华印刷厂等“造反”组织代表。 江青、陈伯达也参加了接见,江青高兴地说:“你们获得了冠军! ”。 上海某出版系统的“造反派”代表在报告中说:“轻工业部太不像话了,把制作鞋底的塑料放在第一位,把印刷“毛泽东选集”的塑料放在第六位,做轻工业部的反。” 江青说:“这个反应应该制造。”

1月27日,由北京、上海26个“造反”组织组成的“全国革命造反派出版毛主席著作委员会准备委员会”发出的“第一号通知”,“委员会”于1月23日在北京成立,“彻底破坏旧文化部、旧出版局,出版、印刷毛主席著作。 “任何人都敢妨碍、破坏毛主席着作的出版,在现在的反革命中进行调查! ”。

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取消所有所谓的“全国性组织”。 “计划委员会”的头向王力请求指示,14日,王力秘书打电话表达了王力的意见。 “你们可以改变组织的形式,继续工作。 ”。 “机构有点小。” 关锋在旁边说:“我们是‘中央文革’还是小组? 你叫印刷组吗? ”。 “计划委员会”的头回答是“印刷小组”。 关锋说好,于是“计划委员会”取消了“全国”两个字,改名为“革命反派印刷毛主席著作集团”(简称“印刷集团”)。

月6日下午5点,王力的秘书突然给“印刷集团”打电话,传达了中央首席的指示。 “毛选”的注释、出版、印刷所有事项的权力属于中央。 就这样,这个“印刷组”三个月就结束了。

“为了像往常一样推进原出版局的业务,暂时由《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代行原出版局的指导职权。”

4月30日晚,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小礼堂会见了中央各机关各派的代表,说:“文教口已经拆除,‘中央文革’小组直接管理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新华社。 “中央文革”小组设有出版推进、艺术电影、教育三个小组。 出版局属于出版集团。 ”。

经过一次短期酝酿、协商,“毛主席萧作出版事务所”成立于1967年5月11日。

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的任务和业务范围是“中央文革集团推进集团办公室”,在中央关系部委、军队、情报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集团)、军管会的通知中,“《中央文革》集团的旧文化部出版局和所属机

“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设有秘书、印刷、物资三个小组,职工前后略有变动,职工参加时间长的有13人,分别是国家计委文教局、轻工局各1人、文化部办公厅、出版局各1人、人民出版社3人、科学出版

“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成立时,“中央文革”推进小组负责人向员工发表了三项规定:调动的同志不运动,不要把不同的观点带入讨论,也不要贴大报纸。 党员设立临时支部(后来实际上没有成立)的员工和前员工只有工资关系,回去后不能以办公室的名义支持这个派的反对派。

一家印刷厂竟然印刷了“毛选”第二三卷门上的大众组织攻击另一个大众组织的口号

毛主席出版事务所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在1967年完成《毛选》(1~4卷)并抓住出版8000万册的任务。 6、7月内,从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出版、印刷、发行机构抽出部分人员组成的几个调查组,拿着“中央文革”推进组出具的介绍信分别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了解“毛选”印刷计划的执行情况(我 据调查,大部分省(区)的原出版机关都瘫痪了,新的指导机关还没有确立,“毛选”的印刷实际上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 有些省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和准备小组,但大多忙于运动,很少抓住“毛选”的印刷商。

上海市初很多工人从工厂到北京串联连接,有一段时间有3000多人去,印刷“毛选”受到很大影响。 各地“毛选”印刷计划的完成情况不平衡。 江苏省全年计划印发200万份的话,到4月中旬仅出版7万份。 安徽省全年计划150万份,书只出了6万份,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区全年计划印发了130万份,到4月中旬还没有出书。 在宁夏承印“毛选”的报社印刷厂,一个大众组织中的一部分人在“毛选”第二、三卷扉页和边缘印刷了攻击另一个大众组织的“大方向正确”、“丑陋”、“打倒联合委员会”等口号,数量为11.1万张 在印刷情况良好的北京市,每月的印刷力可以达到十三四万令纸,但装订力(包括公社装订厂)只能接受十一二万令。 只有1.5万到2万令纸。 由于“毛选”的纸不能及时供应,部分地区的印刷力没有一个一个发挥出来。 负责“毛选”纸张生产的汉阳造纸厂因武斗停止生产2个月,严重影响了华东、中南和西南11个省区、市“毛选”的出版。 在四川、广西等9个省区的印刷厂,武斗中很多工人离开工厂,运输中断,停电影响生产的情况经常发生。 调查组回到北京向“中央文革”推进小组作了详细报告。 然后与相关部委协商,采取措施保证“毛选”报和印刷物资的供给事业。

1967年全国900多家印刷厂中有181家承担了“毛选”的印刷任务,实际出版了3.6844亿本(折合9211万本)的书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文件称,在宁夏发生的《毛泽东选集》的门上和边缘印有口号是“严重的政治错误,绝对不允许”。 中央命令兰州军区党委认真解决这件事,不能再发生这样重大的政治错误。

7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文革”小组联名转发“中央文革”推进小组“关于出版用纸生产和供应情况的通知”,对“几个重要的造纸厂(汉阳、宜宾、江西等造纸厂)在所在地实行军事管制 并提出了“严格管理各大学小报的发行量,由各地的革命委员会和准备小组、军管会和军区负责”等措施。

这个时期,多个省、市设立了毛主席著作出版事务所等,瘫痪的局面逐渐改善。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毛选”的印刷情况逐渐好转,但部分地区的任务还没有顺利完成,个别地区到8月为止只完成了年计划的20%左右。 毛主席出版办公室10月4日向“中央文革”集团撰写了《毛泽东选集》〉8000万份关于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书》,为全年计划的完成提出了“加强指导、强调要点、确保物资供应、严格装订、重视质量”的5点

在“毛选”8000万份印刷计划到年底仅完成两个多月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中央文革”集团于10月27日联名向全国发行“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向各级领导部门加强“指导,加强合作,优质、高速 这个通知对完成“毛选”的全年计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截至12月20日,《毛选》8000万部计划提前完成。

据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1968年初的统计,1967年全国900多家印刷工厂中有181家承担着“毛选”的印刷任务,共计印刷了1亿618万份《毛选》(1~4卷),实际出版了3亿6844万份( 9211万份)

联系员发了17张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节20周年庆祝大会的贺券

毛主席的着作出版办公室成立后,所有的上下联络事业都通过“中央文革”推进小组的联络员进行贯彻,如各省、市、区有需要处理的话,由办公室发出复印通知或电话通知。 1967年10月中旬“中央文革”推进小组被废除后,通过“中央文革”与办公室联系的联络员(解放军)的传达得到了贯彻。 关于办公室出版的几个事项是给“中央文革”的指示报告,首先由陈伯达、姚文元批准或由联络员口头传达。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开始听取毛主席著作出版事务所的工作。 22日,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吴庆顿来到办公室,传达周总理关于《毛选》第五卷出版事业的指示,了解了《毛选》第五卷出版准备事业的情况。 事务局长报告了有关情况后,提出要求总理给办公室的员工指示。

9月29日国庆节前夕,联络员发了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的17张礼券,说这是周总理的指示。 总理在便签纸上写道:“请毛主席萧作出版室的17位同志每人发一张观礼券,让他们参加观礼。” 给了整个办公室的同志很大的鼓励。

10月1日上午,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全体人员兴奋地到达天安门观众席,站在第一台最高的位置,国庆节游行大军经过广场,晚上看烟花大会和歌舞表演,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1970年10月,奉周总理指示,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并入同年5月成立的“国务院出版口”,办公室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推进队负责人王济生担任出版口5人指导小组组长。 至此,成立了3年4个月的毛主席著作出版事务所,建立了独立行使职权的机构,在现代中国出版史的特殊页面上划上了句号。

亲人的笔记

中国出版史的特殊页面

1967年5月,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一年,负责出版事业的文化部机关成为了“破坏机关”,陷入了瘫痪。 国家的正常生产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毛主席出版事务所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设立的。 这只是十几个小单位,没有“中央”和“部委”的冠词,也不是列入国家编制系列的一个部门。 但它在不久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国出版部门大量印刷毛主席著作的艰巨任务,在现代中国的出版历史书上写下了特别的一页。

作为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的员工之一,经历了从其诞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重视中央

这是最重要的保证条件。 为了在1967年完成《毛泽东选集》(1~4卷) 8000万份出版任务,中国共产党中央在1967年下半年的6个月内向全国发行了4次《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对克服和完成《毛选》出版任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12月提出的最后一份,在毛主席的着作、毛主席像出版计划之后,12月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文革”集团联名发出中发[67]第363号“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同意这份报告” 把这份报告送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及其他有关方面,送到毛主席著作出版计划会议讨论,由国家计划委员会最后决定。 ”。 随函附上毛主席着作出版事务所的报告。 中央四个机构共同发行的这份文件是“文革”时期最高规格的中央文件,可见中央对此很重视。

12月25日,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毛主席著作出版计划会议,庆祝1967年《毛选》8000万部出版计划的完成,安排了1968年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像的出版计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1万多人参加。 会议开幕时,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一轻部、二轻部、一机部和有关机构的第一领导共计250人出席。 12月31日,出席会议的代表和全体员工在人民大会堂与全国各种会议的代表一起被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接见。

各方面的支持

在“文革”动乱时期生产情况异常的情况下,保证出版物资的正常供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每当某出版物资供应困难时,毛主席萧作出版事务所向国家主管物资的最高领导机关提出时,可以大力协助处理。

1968年2月24日,毛主席萧作出版办公室给国家计划委员会写了一份报告,提出了1968年全国出版用纸计划,但现在由于煤、电、化工原料不足等原因,有些纸厂无法完成生产计划,原来安排的年度用纸计划完全执行

3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第一轻工业部《保证1968年毛主席萧作出版用纸生产和建设任务完成的意见》。 国务院在批文中表示:“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各军区、省军区的参照报告中提出的意见,按工厂安排,1968年的计划中必须把毛主席著作出版社的生产和建设放在第一位,在原料供给和设备制造等方面。

工作人员团结一致

办公室工作时间长的13人,是在“中央文革”推进小组与出版界的两个大众组织进行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选拔的。 他们来自11个不同的机构,其中很多在原机构参加过派系活动,但在办公室工作后,严格遵守推进小组领导提出的纪律规定,在办公室内不进行派系活动,全部精力工作。 这是保证办公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由于以上三项保证,办公室员工和全国广大出版社的共同努力,终于在短期内完成了大量出版毛主席著作的历史使命。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