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3815字,读完约10分钟

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申纪兰

1954年,申纪兰(右一)等人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山西女性代表拍照留念。

1952年,申纪兰(右一)在全国其他劳动模范和天安门广场。

已经85岁高龄的申纪兰是连续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她亲身经历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变迁,被称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活化石——常绿树”

申纪兰:我当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已经60年了。

检察的印象

■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检察机关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行业和热点问题,依法调查贪污犯罪分子,处理了很多大事件,大喜过望。

■山西省平顺县检察机关依法调查了很多危害农民利益的民生事件,得到当地群众的衷心支持。

代表声音

◎“检察院多下基层,增加调查,处理案件,不要冤枉好人,不要放过坏人。 这就是正义。 ”。

◎“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生命之源。 没有田地,大家还在吃什么? ”。

◎“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为农村人民说话。 实际理解农民的愿望和诉求,带农村普通人民的声音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努力成为中国农村人民的代言人。 ”。

◎“我文化低下,说不清楚。 但是,这么多年来,心里支持的事,我投票,不支持的事,就不投票。 ”。

1929年12月,申纪兰出生于位于太行山一带的山西省平滑县。 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有着和普通农民完全不同的经历。 她是唯一连续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当地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副主任、平滑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女联合会主任、长治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二届至第四届执行委员会。 1952年,她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79年,1989年,2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第一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敬业献身模范称号……

“我的水平是农民”

申纪兰多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在周恩来家做客,和邓小平合影,被江泽民称为“凤毛麟角”。 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去西沟村看望她。 申纪兰家,两面墙上挂着大小的照片。 既有老黄的照片,也有近年来陆续附上的彩色照片,上面几乎都是老人和各级领导的照片。 这张满墙的照片是新中国的历史。 因为人们熟悉的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在其中。 他们是申纪兰最宝贵最温暖的财富。 但是,每当人们提起这些荣誉,老人总是淡淡地笑着。 “我是太行山的普通农民。 ”。

这几年在与申纪兰的交往中,我痛感她的身体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节俭、朴素、平易近人。 也有人评价说“一成不变的鲍勃,一成不变的深蓝色西装,一成不变的质朴低调,一成不变的民情”。

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女联合会主任,她多次不动等级、工资、户籍、专车,在西沟村参加劳动,后来辞去了这个正厅级的职务,无官轻快地回到了西沟。 不管申纪兰取得了什么荣誉,回到西沟村,穿上叠补丁的旧衣服,扛着锄头,她回到了农民中。 在西沟村的村民们心里,申纪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姐姐、阿姨、阿姨。 她经常和大家聊天,参加村子里的红白事,谈论地里土豆和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申纪兰说:“我是普通农民代表,只有住在农民之间,才能理解他们的痛苦和诉求,为他们更好地代言。” 申纪兰向笔者介绍说:“西沟村这几年的变化逐年相同,村民们纷纷成立了多家公司,大家的生活更好。” 关于西沟村的一些变化,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要为人民鼓掌欢呼

申纪兰说,至少去北京参加了40多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全体会议。

1954年,申纪兰作为农民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一年她才25岁。 在这次会议上,她感到最重要的事件是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申纪兰迄今提出的“同工同酬”建议被纳入了该法律文件。 之后,这个提案被写入了新中国第一部劳动法。

1960年3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讨论为早日实现全国农业快速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申纪兰说:“搞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没有粮食就混乱,没有粮食就慌张,没有粮食就不主张了。 ”这是基层代表的声音,是当时数亿农民的期待。

作为来自农村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申纪兰一直关注中国农业、农村的迅速发展变化。 看看近年来申纪兰提出的议案,我们发现这个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最关注的还是土地问题。 她说:“现在大家都在建设新农村,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迅速发展,是富民,不仅不能改善居住条件,还不能占用耕地建设新房子,那样太浪费了,必须在旧村庄的基础上改建,古

2004年,在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期间,当时75岁的申纪兰以领衔提出了保护耕地的议案。 她说:“中国人这么多,土地是生命之源。 没有田地,大家还在吃什么? ”。 之后,她与耕地保护相比多次在全国人大上提出建议。 前年提出“好好管理土地也是经济建设,必须好好保护耕地”。

60年来,申纪兰已经不记得提出了多少议案,不能统计为大众利益呼吁了多少次。 为了提出好的议案提案,她每年抽出大量时间访问大众,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提出了多种接地气体的议案提案。 例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合理采用土地,重视粮食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等。

大部分人把申纪兰看作农民亲切的人,有问题就给她写信反映,其中有山西省内的,也有河南等外省的。 申纪兰除了把问题反映到有关部门外,还把信整理成提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半个多世纪以来,申纪兰为农民稳步谈话。 把自己的足迹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乡下,把农民群众的声音传遍全国的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的证人

作为唯一连续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申纪兰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证人、亲历者。 曾经国际朋友把她比作中国最有资格的“国会议员”。

每当谈到自己连续当选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申纪兰总是感慨万千。 “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我的代表决不辜负人民的重任。 我必须坚决倾听党的话,和党一起去。 ”。 老人总是认为,作为人民代表,必须为别人做点什么。 你不想做也很简单。 那么,不要当代表。 “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作为人民代表经历了60年。 ”。

这几年,去北京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心情,申纪兰每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都会感受到国家的迅速发展变化,每次都认为心情不同。 “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时,我骑驴去了平滑的县城,然后坐卡车辗转到太原,再过几天就可以到达北京了。 现在交通方便了,高速公路多了,人们的移动方便了。 从我家出发的那天可以到达北京。 现在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离小康社会的到来不远了。 ”。

有一次,一位记者对申纪兰说:“在你参加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哪个人民代表大会给你印象最深? ”。 申纪兰说:“是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我本来想去北京的。 我去天安门见毛主席了。 我没想别的事。 后来到了北京,我知道那是为了选国家主席,我以为毛主席带领人民解放了整个中国,所以必须选毛主席。 ”。

老人记忆中最深的人大还有一次。 那是在1975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总理生病做了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 “我听说周总理病了,看见他那么瘦,就站在台上报告。 很多代表流泪,感动地继续鼓掌,总理也感动地坐下来。 当时,光是总理报告并不能继续下去。 大家只好含着眼泪讨论。 ”。

申纪兰感慨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变化太大”,如果必须举出具体的细节,请回答“以前是举手投票,现在是按钮、电子投票,变得先进了。 另外,现在的代表有文化,水平很高。 ”。

从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召开时间固定,5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承担的职责也不像画圆那样简单,代表们必须提出议案和提案。 对当时快50岁的申纪兰来说,不容易。 这是一个没读过书,不会写字的工人,据此开始写字,听信息,看报纸,理解党的新文件,新精神。 她每天看《情报联播》,她还花了四十天,一字一句地抄写党的十七大报告。 曾经,她急于为报告发言,现在不用稿纸就可以继续上好几个小时的党课。 这些变化使她周围的人钦佩“老人没读过书,但理论水平很高”。

去年春天,申纪兰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记者问:“最近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申纪兰脱口而出:“自从我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国家一次比一次好,变化一次比一次大。”

时代在变化,申纪兰与大众呼吸,与命运同在的人们的心情不变。 她说:“我文化不高不做坏事,即使素质不高也不做违反纪律的事。 60年来,我没有收到大队一分钱的补助金。 干部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只有好干部,才能成为干部。 ”。

年,有媒体称申纪兰“参加过那么多全国两会,没投过反对票”。 当时成为了很大的话题。 申纪兰说:“要成为人民代表,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我文化低,说不清楚。 但是,这么多年来,心里支持的事,我投票,不支持的事,就不投票。 ”。 (张保恩翟玉成)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