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政权基础。 如果不及时改善党和国家机体的“微循环”系统,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的机体必须发生故障
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毛细血管,该党和政府的基层事业是微循环
如果把整个国家比作人体,中央政府一定是心脏,是大脑,但基础政府是充满全身的毛细血管,看起来微不足道,没有它,仅凭心脏的力量是无法向组织细胞输送血液的。 毛细血管是人体新旧物质交换的地方,可以排泄静脉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同时在呼吸中吸入氧气,将这些新鲜氧气输入动脉,变成鲜红的动脉血液流向全身各地,向组织供给需求 这个过程是微循环。 基础政府是党和国家的毛细血管,该党和政府的基础业务是微循环,承担微循环功能的有机组合是微循环系统。
基层组织是细分和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单位,基层政府员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能否执行、能否执行、切实可行的效果,是国家执行力的神经末梢。 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多么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这些政策只不过是纸空文,不仅会大大降低组织的威信和效率,还会给人们带来政治冷漠感,疏远党群关系、干部群关系。 基层政府是党和国家的形象窗口,是与群众直接接触的行政组织,是群众评价党组织和政府的直接对象。 基层干部是基层政府的主体,基层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政权基础。 如果不及时改善党和国家机体的“微循环”系统,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的机体必须发生故障。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基层干部的污名化倾向,在网络上尤为明显。 受网络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边倒的“地方官员不好”“地方政府不好”的负面评价,在高度重叠的网络认识上看到了惊人的一致。 不深入思考,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已经是黑暗的一天了。 出现这种“一边倒”评价的理由是多方面的。 不要单纯认为老百姓幼稚,也不要武断地认为背后有人指使。 要别有用心,以现政权为目标,这些评价与实际不符。 有学者研究了这种现象后,对基层党和政府的形象,大众的态度是“整体肯定,个人否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也就是整体肯定党组织好,具体成为某个官员就不好了。 简单来说,党是好的。 官员不好。 组织的抽象肯定,具体而言组织的成员是否定的。
正确评价党的微循环系统,进一步改善党的微循环
为什么会有“基层干部被污名化”的倾向? 只有对这种倾向有比较深的认知,才能正确评价党的微循环系统,进而改善党的“微循环”。
首先,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指导艺术不足,政策水平低。 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多人不想下岗,所以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近年来陆续出现的一些官员雷人的话暴露了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低、群众意识弱、政策水平低、领导艺术不足等问题。 一位地方官员说:“我们不强,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 、“谁与政府为敌,谁为恶”……这些雷人话语的共同优势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其他任何部门都是权力的附属品,其高傲的做法很明显,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性质。
其次,角色混淆和偏离使官民关系疏远了。 所有干部都必须明白,只有在你执行公务、解决公务或领导集体授权你之后,你才能代表组织说话。 有些人代表组织以组织的名义表达个人事务。 这是极其严肃的态度,会在人民心中损害党的形象。 一位乡干部喝醉了酒在走廊撒尿,渗透到楼下,楼下的人愤慨地说:“谁在上面撒尿?” 这位干部意外地大声回答“乡党委”。 与此相关,但略有不同的另一种方法是角色错位,我们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其言行必须符合角色。 极少数基层干部官不大,官中毒大,官架大,与自己的真实身份很不一致。 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刘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刘能官儿不大,可以说是最底层的村官,还只是副职村官,但他把很多有明显官方色彩的话套用在生硬的自己身上。 比如,很多情况下,说自己家是干部家庭,即使批评自己的妻子是干部家庭,边界也上不去……各种重大错位的言行,哭不出来。 真是一分官职,五分官架。 总是要把自己与周围的大众隔离,把土地关进牢里,高高在上,这样的干部不被冷遇很奇怪。
再次,新媒体的舆论环境扩大了基层干部的负面形象。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不断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冲击了以前流传到媒体的语言垄断权,成为左右社会问题的重要舆论力量,形成了网络拟态环境。 这种拟态环境中的感情认可取代了理性讨论,大家似乎又回到了前现代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和荣耀。 网络讨论更重视角度,读者在具有相同角度的场合寻求承认和认同感。 网络不尊重真相,而是喜欢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读者在计算机屏幕前寻找社会真相,认为显示在屏幕上是现实的社会现实。 从新闻渠道来看,以前流传的媒体语言垄断堵住了舆论的需求渠道,但由于媒体拉开了差距,网络的需求很快就井喷了。 底层感情的集中迫使网络上出现的政民关系对立,而且由于默认身份标签的存在,很多读者自动站在草根这边,形成简单的官/民二分对立态势:所有官都错了,所有民都是对的。 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舆论评价不代表真理。
最后,乡村治理结构的一些变化引起了人们的误解。 人民公社崩溃后,底层人民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国家政治轨道,乡村社会逐渐取代了乡村政治。 国家试图通过村民自治制度重建农民和国家的关系,但农民没有对选票政治表现出期待的热情,选择谁表现出与我无关的冷漠态度,乡村选举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乡村选举对农民精英的娱乐 这种现象被一位学者总结为“没有政治的村庄”。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深入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农民转移自己的眼睛发财了。 农民的集体意识和村落意识逐渐崩溃,特别是农村税费取消后,一点新的价值观扎根于农民心中,表现出“只要能赚钱,其他什么都行”、“只要不付钱,你什么都可以”等政治特征 但是,乡村公共事务必须有人修路、修渠,所以乡镇一级政府必须选择村里富人的治村,他们有经济能力,村里有经济地位,容易开展公益性事业。 这就形成了“有钱治村”的乡村治理结构。 这个结构给底层人民带来了误解:有钱人才是爷爷,有钱人能上,钱和权力是不可分割的。 殊不知,这是他们为了自己没有政治性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综上拆析,党的微循环系统确实出了微恙,尚属于“疾在腠理”阶段,只需汤熨便可及也。但必需记住:不治,将恐深!(来源:人民论坛杂志(总第405期) 作者:雍天荣 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