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中国资深大律师——马维国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伴着春天的气息,再一次牵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两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其中“释放”的一个个事关民生的利好“音符”也让国人为之振奋,奏响发展进步的新乐章”。在开局起步的春天,共襄凝心聚力的盛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嘉言、献良策,注定会吸引广泛的关注、承载更多的希冀。

2022年全国两会之际,特别报道中国刑辩大律师——马维国。

律师,民主的镜子;

律师,经济的保护神;

律师,法律尊严的维护者。

对于律师的形象,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律师给很多人的印象是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喜欢高谈阔论,甚至有点狡黠,收入还很丰厚。而有些根本没有接触过律师,只是道听途说的人则认为律师就是颠倒黑白给坏人辩护,在法庭上只是翻翻嘴皮子,赚昧心钱。其实,这是对律师职业的误解。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很谦逊、随和、真诚,又略带安静的律师,他就是中国刑辩大律师——马维国。

马维国,男, 1963 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及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后合并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 1996 年起为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2000-2017 年担任该所主任。2018年至今任北京厚大合川律师事务所(后更名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高级合伙人。

马维国律师领导团队的主要业务:政府法律顾问业务;重大、复杂职务犯罪案件辩护;公司刑事风险防范;重大、复杂商事诉讼和仲裁代理;诉讼前商务解决方案;企业并购、金融;项目融资等。

马维国律师行业内任职:第一至七届全国律协律师论坛代表,提议设立并担任第一届全国律协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至九届北京市律协律师代表大会代表,第一至八届北京市律协律师论坛代表,提议设立并担任第七至九届北京市律协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七届、第九届北京市律师协会监事,第七至九届北京市律协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协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会委员。第一届西城区律协监事会监事长。

马维国律师担任国家政府的法律顾问:国家发改委行政应诉专家小组成员,国家质量总局法律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北京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

马维国律师社会兼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理事,第一届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监事,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廉政分会会员。

马维国律师大学兼职情况:仍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硕士联合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律师学院兼职教授。

 

马维国律师所获荣誉:

 

2003年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

2006年入选司法部会同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业律师档案》一书;

2006年入选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走近中国大律师》一书;

2008年入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刑辩大律师》一书;

2008年荣获北京市律师行业奥运工作奉献奖;

2010年被北京市司法局评为“律师队伍警示教育工作优秀律师事务所主任”;

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之一;

2011年荣获中国网时代先锋代表人物。

马维国律师在读研期间,在国内率先翻译并发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中国法学论和实践上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后来的非法证据排除的成功案例,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引为教学案例并成功举办了国际模拟法庭。由于他法学功底深厚,工作态度严谨,诉讼经验丰富,诉讼技巧灵活,对案件的掌控能力强,在二十余年的律师执业期间代理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承办了多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刑事案件,被誉为刑事辩护专家、中国刑辩大律师。

近年来,他与时俱进,带领团队代理大批刑民交叉的案件,最大限度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客户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在保护民营企业方面,为促进立法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突出贡献,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商戒--公司、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开创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的先河,首次提出了公司、企业法治文化理念: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廉洁从业、规范管理。先后荣获“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律师行业奥运工作奉献奖”,“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之一等荣誉,个人事迹入编《中国专业律师档案》《走近中国大律师》《中国刑辩大律师》《时代先锋》等权威杂志刊物。

两会期间,关于“3+2”混合办公的探讨冲上热搜,一度高居话题榜前列。

混合办公模式在国内可能还是新鲜事物,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已成为常态。尤其是经过疫情的压力测试,一些企业从技术、组织上探索出了一整套混合办公的流程,不少公司更计划,未来会持续采用这种办公方式。

这也引发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办公模式的探讨。

如果在不久的未来,混合办公成为全球常态,中国自然需要迈开探索的步伐。

劳动合同是关键

“3+2”混合办公作为我国一项新生事物,在法律关系中大都处于空白、模糊地带。如果有企业计划推行这种办公模式,那么如何保障职工以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探讨。

为此,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维国。马维国提醒,“3+2”混合工作制度的推行从法律层面上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是关键。

他提到,如果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里本身就有关于弹性工作制的安排,只需要对相关问题进一步约定完善。如果之前没有相关约定,就需对合同进行根本变更。

这其中,会涉及到一些很具体且敏感的问题,诸如工伤、补助等。

一些企业鼓励员工除了可以在家办公,还可以在咖啡馆、度假酒店工作,甚至有些公司提倡边旅行边办公,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自然高于身处办公室中。

马维国认为要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完善,如居家办公时发生的交通意外等人身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这些都需要通过法律规定如扩大社会保险中工伤险的范畴,以及通过劳动合同进一步确定。

“还有一个情况,如果有员工用居家办公时间同时做另一份工作,出了问题怎么算?”他说。

同时,他也提醒,在一些企业推行混合办公或居家办公,但职员自身不具备居家办公的客观条件时,用人单位应灵活,协助提供办公场所。“如企业无法提供合适办公场所,员工不得不选择在咖啡馆等第三方场所工作,用人单位是否应给予一定补助,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一致,补充在劳动合同里的。”马维国说道。

如职工与企业混合办公理念不相同,双方协商不一致的,一般的结果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但可能会引发劳动仲裁、诉讼。目前国内还没有混合办公的相关判例。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职工认为是单位推行混合办公导致合同解除,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通过劳动仲裁、诉讼,要求单位承担相应的经济补偿等法律责任,也是符合当下劳动合同法规定的。

因此,马维国建议用人单位在推行“3+2”制度的时候,要充分与员工沟通、协商,尽量达到双方互赢的目的,减少法律争端。

律师被誉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扶弱助良”的天使,他们利用法的力量疏导社会淤阻,实现对公平正义的伸张。但是一个律师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价值,则是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为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成为一种促进依法治国的力量。“在法制推进的过程中,我更像一名守望者,期待并相信着我国的法律制度会愈加得到发展和完善。”马维国律师意念明确而坚定。每个人都在为理想而奋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律师,马维国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坦然,在律师的价值坐标上,他亮出了专业的深度,亮出了为人的本色,也亮出了中国律师的风采。受人之托,给委托人最踏实的依靠,他也坚持将自己的本色进行到底。他特别信奉当年邓小平曾经讲过的话:“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也坚信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