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1804字,读完约5分钟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陂枫)最近,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在内的中国地铁故障频发,公共交通系统管理不善和缺乏应急能力的现象备受舆论关注。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应急方案设计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应急措施不起作用,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除了重视“事件应急”外,还必须加强事后的责任。
9月16日7点22分,北京地铁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的地铁4号线发生信号故障,4号线全线原因双向停运近2小时,大面积乘客滞留。 连接4号线的10号线、2号线、9号线、大兴线等多条地铁线路也将波及。
由于迎来了交通高峰,事件16日也正值中秋节前北京的“最拥堵周”,故障发生后,从4号线坐地铁回来的上班族在短时间内沿线公共汽车站的客流急剧增加,发生了“地下瘫痪”联动引起的“地面堵车”。
负责地铁4号线运营的京港地铁企业方面说,事故发生后,地铁方面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方案,采取了迅速修理故障、限制乘客流动、及时发布新闻、通知公共汽车连接等应急措施。 但是,地铁内的被困、地面堵车、“困”和“堵车”的切身体验,使市民质疑地铁应急措施的效果。 网络、乘客抱怨北京交通系统缺乏应对能力,应急故障。
“地铁方面通知巴士组故障后,巴士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增加运输力的? 如何在第一时间通知沿线车站配合地铁维持候车室乘客的秩序? 地铁方面是怎么在第一时间和乘客解释信息的? 地铁故障中,这些问题都应该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上述问题。
钟君现在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有点地方职能部门的各种应急方案,往往是形式主义的,纸上谈兵。 “很多是在城市间、部门间模仿的,应急方案的操作性和落地性不强。 故障突然发生后,本来就有缺陷的应急措施,即使在关键时刻发生故障也很难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的迅速发展和环境研究所的单精英副研究员也对中新网记者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国内的一点大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缺乏必要的应急保障和应急训练。
“关系到100万到数千万人口安全和利益的公共交通系统,一发不可收拾,其应急措施必须考虑尽可能细致的条件和任何情况(包括应急解决、应急联动、应急备份、应急宣传等各方面),非常重要。 ”。
上演了很多“地铁危险”故障也解决不了
事实上,北京地铁故障引起的乘客大面积停留并不新鲜。 在这次地铁故障发生的十几天前,9月5日早上8点10分左右,北京地铁10号线的地铁外环线2072次列车发生了车辆故障,潘家地铁站采取了清空列车措施,后续列车延误,部分地铁站滞留了大量乘客。
据记者初步统计,今年7月以来,北京地铁内发生的“故障事件”已达到10起,涉及1日、2日、4日、5日、8日、10日、房山等多条地铁线路,故障原因也包括“信号故障”、“车辆故障”、“变电站故障”
怎样才能根除地铁的“带病公路”? 故障后,地铁方面为什么屡次道歉,却屡次失误? 网络、公众的疑问不仅仅是地铁故障后的紧急故障。
“故障发生后,相关部门无法用一句话道歉故障的解决。 公共交通系统故障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大问题,应该有透明公开的后续检查责任机制,可以让职能部门感受到身边的社会压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
单菁说,负责城市运营的相关部门,从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转变为精心感知市民诉求的服务思维,具有经常踩薄冰的责任意识。
北京地铁4号线16日的“暂时瘫痪”,让人联想到最近国内某城市频发的地铁危险。
9月8日傍晚,深圳地铁1号线上演了令人吃惊的场景。 地铁运行中,由于乘客拉着紧急方向盘,门突然打开,3名乘客掉进了隧道。 当天,杭州地铁1号线在横穿钱塘江的隧道内抛锚,数百名乘客不得不下车步行30分钟回到车站。 9月11日晚,一名网民再次在杭州地铁临平站发现漏水,电梯关闭,公众再次质疑杭州地铁在运行上的危险性和应急能力。
近年来,由于地面交通压力的凸显,地铁项目正在加速在中国大中城市骑马,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有6条地铁线路以年内开工为目标。
地铁建设中,关联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技术过不过硬;地铁建成后,运营管理水平能否及时跟进,地面交通互联网能否配套提升,“地铁热”背后,这些才是关系民众日程生活和切身安全大问题,需要慎之又慎的思考。(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