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1282字,读完约3分钟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9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用“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形容自己的祖父郑洞国。发 韩海丹 摄郑国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是黄埔军校第一届学生,也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军之一,经历了长城古北口战、平汉路北段保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长沙会战、鄂西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战功惊人,但在后辈郑建邦眼里“老年人非常矮,谦虚,语言少,不太想谈论自己”。 “给他写回忆录不是件容易的事。 ”。
也有人说:“他是福将,经历了东征、北伐、抗战等多年的战争,但毫无伤疤。” 郑建邦说,祖父经历了多次危险,特别是面对残忍的日本侵略者。
在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郑洞国指挥岗城进攻时,旁边的参谋拿着望远镜注意敌人的阵地,镜头反射导致了敌人的子弹。 郑洞国被弹片击中左胸,但平安无事。 是他上衣口袋里的一枚银币救了他的命。
但并非所有征兵场的人都像郑洞国一样幸运。 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人民伤亡3500多万人。
“什么是血流成河? 那没有插足的地方,到处都是尸体和血泊,树和草也被烧毁了。 ”。 郑建邦说。
在近60年的郑建邦记忆中,祖父谈抗战史的时候,有一次语气特别罕见。
他指的是1939年底广西昆仑关之战。 在争夺“四四一高地”时,日军释放毒气,第五军副军长兼荣誉第一师团长郑洞国令第二连队长汪波再三控制敌人。 汪波对师长说:“真受不了,放下来先屏住呼吸。”
据说部下那时急于去总是平静的郑洞国。 他严厉训斥汪波,“你必须保护我,也就是说即使留下一把,一枪,也要保护我。 如果你擅自撤出战区,我就砍你的头。 ”。
郑建邦回忆说祖父讲述“四四一高地”争夺战时,感动地说:“血流真成河啊,血流真成河啊。”
和祖父一起生活了多年的郑建邦感到非常重视老年人从中国以前传来的文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很多人阅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想法》书,而祖父总是在家里阅读《孟子》等中国之前流传着古籍。
年轻的郑建邦对祖父说:“无论什么时代,你都读过这样的书吗? ”。 郑洞国回答说。 “作为中国人,你住在这片土地上。 你应该读这些书。 这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
郑建邦认为,祖父与日军战斗多年后,在谈论抗战史时,往往心情平静,可能与中国以前传入的文化影响有关。
对于日本右翼分子经常否定或歪曲侵略历史,郑建邦表示“愤慨”。 “祖父回顾抗战史时,没有愤怒的神色,但战争留给他心中的痛苦非常深,想珍惜祖国的强大和和平。 ”。
晚年郑洞国积极与台湾和海外袍泽故旧取得联系,通过民革中央和黄埔同学会,为两岸同胞友好往来建立了平台。 他的生活很简朴,在业馀时间摆弄花草,和朋友打桥牌,还几乎看书报,真的一辈子也放不下手。
88岁去逝前,郑洞国对守在病榻前的郑建邦说,“我曾是军人,对生死已看得很淡。我现在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一旦国家实现了统一,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