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1830字,读完约5分钟
中新网南京12月12日电(田雯饰)在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前,12月12日,反映中国着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交响乐《和平颂》在南京紧张练习,近70岁的赵季平在彩排现场指导管弦乐演奏, 接受采访时,赵季平想起了12年前创作这首曲子的经验,表示通过音乐我们中国人会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
赵季平回忆说,希望12年前中国侵略日军南京大屠杀牺牲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南京民乐团长雷建功、冯亦功教授能以南京大屠杀这一重大历史主题素材作曲。 “我从那时开始接受,我很乐意写。 欧洲许多大作曲家写了很多反法西斯战争的主题素材的作品。 我想有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悼念死者的音乐作品。 ”。
2002年,赵季平来到南京,反复采风,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大量史料,“冲击了我的灵魂”。 他说创作期间也在不断调整想法。 “2003年的一天,南京中山陵8日,我们听朱成山馆长的话,强调他在长江旁边。 我突然想到头是金陵大江,江是人的化身。 ”。
到2004年3月底赵季平写完了总谱。 那年5月,交响乐《和平的赞歌》首次在南京上演,得到了空前的反响。 赵季平说,当时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现场听到,很多老人流泪了。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惨烈的一页。 日军侵略的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呼吁和平。 也是中国作曲家的责任”。
"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住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 "
《和平颂》分为《金陵大江》、《江泪》、《江怨》、《江怒》、《和平颂》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大气舒展的旋律,就像把听众置于万里浩然的长江畔,金陵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文化气氛中。 中间的三个乐章,琵琶,中阮,大阮温敦柔曼的音色,表现为女性诉说日寇的野蛮暴行,哭着。 高胡、二胡挥舞的长弓像尖叫一样渗透着抗争的意志。 弦乐组用各种乐器激活国民的义愤,充分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
赵季平说:“标题是金陵大江,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南京这片土地的美丽。 这里住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 我是祥和。 第二乐章是江泪,能感觉到低音的行进带来了阴风,突然日寇的铁蹄入侵,在高潮中间二胡突然出来,含泪诉说,对历史的证言和对历史的诉说。 到了江怨,听着沉重的脚步声,代表着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受到的屈辱,受了那么大的苦,脚像光纤一样还在往前爬。 江怒从一开始就听到尖叫声,全民族抗日,最后取得了胜利。 我们胜利后,不是冤情报应,而是和平的赞歌。 ”。
当第五乐章响起呼唤和平的钟声时,天使般纯洁的童声缓缓升起,接着引入了众声的中国歌谣“茉莉”的主题,在宏伟的气魄中音乐达到了高潮。 “最后,弦乐变成了弱音器,哼唱,一开始有几个身体哼唱,慢慢一群人哼唱,最后能听到一片人哼唱。 ”。 赵季平说,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类的爱,是震撼人的效果,鉴于历史,呼吁世界永远和平。
"我们发出声音,为和平呐喊. "
赵季平介绍说,今年9月3日,《和平颂》在国家大剧场音乐厅演出的效果非常震撼,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据说在业界内,中央民族管弦乐队听到了整体改变,震撼人心的东西。 他说这次来南京演出的是原班人马,叶聪,指挥中央民族管弦乐队的95名演奏者,于12月8日到达南京,9日开始排练。
“这次彩排和以前我遇到的音乐会不同,我意识到演奏者的状态不同。 他们不把这次公演看作是习性公演,我想这是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追悼、心意。 演奏者的状态很好”赵季平说,成熟的作品不应该老是改变,今年演奏的和以前的都没有变化,但每个指挥者的排练和要求不同,发掘音乐中的不同东西,“叶指挥对音乐的解决、节奏的一些变化, 我有惊喜。”
赵季平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时隔10年在南京演奏了《和平颂》,说“今年的意义更不同”。 在《和平颂》总谱的扉页上写着赵季平“献给南京大屠杀的牺牲者”,这首曲子是为了祭祀这些亡灵而写的,乐章最后升华为人类的终极目标——世界和平。
“日本人掩盖了侵略的罪行,不承认。 我们的声音太少了”赵季平坚定地说。 “发出我们声音的是前事不忘的老师。 我们的声音最终是什么? 还是呼唤和平?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 这个声音表达了我们的心,我们不同的人在为和平而呼喊。 ”。 他认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立法正是当时中华民族成熟和自信的表现。
据悉,交响乐《和平颂》将于12月12日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奏响。(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