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必须经常向孩子表示慰问和问候。 “好好回家吧”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为什么会成为老年人的热烈声音,为什么是法律规定的? 这反映了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也折射出了现在养老的现实课题。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已经达到1.94亿,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挑战最大的快速发展中国家。 “老吾老及人老”是几千年来普通人的美好梦想。 保障每个人总是养活,总是依靠,是我们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养老问题为什么备受关注
为了安全度过老年人的晚年,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建设基本复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系统,目前参保人数达到7.9亿人,比预计提前8年。 连续9年提高公司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每年的1900元左右等等。
另外,围绕养老保障的热点话题也在增加。 有媒体先报道了多个省市的养老金跟不上收入,劳动力人口首次减少,人口红利是否消失的问题。 为什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养老问题?
其中之一是来自现实养老的许多困难。 近年来,整个基本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许多老年人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经济收入方面,全国近1000万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在50%的老人担心生病时没钱的生活中,独居和空巢穴的老人超过50%,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为3000多万人 在精神慰藉中,30%左右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有时也会出现抑郁症状。
其二,源于对未来养老的心理不安。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期,老年人人口的数量以年均800万人以上的规模急剧增加。 到2050年,老年人人口将达到2亿5500万人,预计2033年将突破4亿人,2050年将达到4亿8300万人。 那时社会总抚养率从现在的45%上升到98.8%。 饮食的人、出生的人很少,这种严峻的老龄化态势,进一步增加了对“我晚年谁来抚养”的担心。
其三,人们对养老保障的期待越来越高。 养老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养老保障迅速发展不平衡,存在城乡、区域和领域的制度分割问题,不同群众之间的养老待遇水平、政府投入等差异很大。 随着民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养老保障的公正性、流动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
不能保障房子,挣钱很辛苦。 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关心来源于它影响了大众的支出心理,关系扩大了内需政策的执行。 对将来的养老没有信心,人们赚了钱后,攒了很多钱,只花很少的钱。 除非加强养老保障,给老百姓带来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放松钱包,放心地花钱,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迅速发展的促进作用。
◎养老的难题在哪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面临的挑战具有特殊的背景。 发达国家基本在实现现代化后进入高龄社会,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我国基本未实现现代化就提前进入高龄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再加上人口多、快速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养老问题更加复杂,处理的困难也更大。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迅速发展是处理中国所有问题的总“关键”,养老问题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80位,但必须培养世界1/5的老年人。 这决定了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有限,而且能切成养老的“蛋糕”少了。
二是老龄化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 一般来说,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人口年龄结构从成人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美国、英国分别花了115年、66年、45年,但我国只用了18年。 这表明发达国家长期阶段性出现的养老问题,在我国短期集中爆发。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与迅速增长的养老诉求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养老预防是我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养老方法。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家庭越来越小型化,空窝化。 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已占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日益普遍,“人口旺盛”、“子孙围膝”现象不太出现,家庭可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
四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养老储备是从年轻时开始的。 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个人储蓄养老,都是在退休前积累的。 但是我国现在的老人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施“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 这些老人在中年和青年之间几乎没有个人财富的积累。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养老金首先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担。
◎如何在制度上保障老年
随着以前传入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家族”逐渐成为“社会人”,以前传入的家庭养老功能有限,社会养老保障应运而生。 与家庭养老相比,社会养老保障具有长时间性、稳定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配养老风险,提供安全可靠的养老期待。
1889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百年来,世界上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近年来,为了应对养老保障财务危机,许多国家改革养老保障体系,总体趋势是建立多支柱、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市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迅速发展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陆续建立了社会统一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制度的全面复盖,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
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有一点问题,需要改善和完整性。 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为55元,同时正常调整机制还没有建立。 基本养老保险持续迅速发展面临很大压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公务员和公司员工、员工和居民之间存在多重制度,不同制度之间的待遇差异很大,联系不好等等。
调整制度化,使养老金“水涨船高”。 这几年我们主要致力于扩大复盖面,填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空的空白,今后重点处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国家继续提高公司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有关部门还根据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物价变动等因素,研究建立实现养老金合理稳定增长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
筹集资金使养老金“放心”的多渠道。 基本养老金是老人的“养恤金”,必须按时全额支付。 据推算,今后10多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基金不存在“缺口”,但如果现在的政策不改变,则会受到老龄化、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等的影响,2030年以后,调整基金将在本期支付“缺口”。 对此,国家已经没有准备好,扩大覆盖面,推进基本养老金全国统一,增加财政补助,扩大筹资渠道,完善资金投资运营方法等综合措施,广泛开拓财源,确保资金长期收支平衡,
转移到无障碍,顺利连接养老关系。 以前,中国养老保险的统一水平很低,不仅城市社保、新农保、城市居保之间很难相互连接,而且同种保险很难跨地区连接。 现在,中国的城职保正在制定和运行跨地区转发的方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总结这一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联系政策。 今后,随着转移方法的完善,无论投保人在哪里,加入什么样的保险,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联系都将更加方便顺畅。
改革“双轨制”,“公平对待养老金”。 公平是养老保障制度的灵魂。 “双轨制”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但改革它是有势头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将进一步统一调整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公司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搞好顶层设计,从根本上处理“双轨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养老金“待遇差”问题。
制度多方面,给养老金锦上添花。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的,为了让老年人过上更富裕的生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应该迅速发展公司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加快完全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整体提高养老待遇水平。
◎养老服务如何完善
随着老龄化、老龄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养老服务未黄,如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机构养老床不足,护理人员不足等许多问题
在我国,家庭养老是几千年前传下来的,家庭养老也是现在很多老人的愿望。 上海市在实践中探索了“9073”的养老服务结构,即90%在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 年末,国家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计划(―年)》,确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基础、以机构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制度。
要点迅速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的家庭不仅是身体的住处,也是心灵的港湾。 要改善居家养老环境,支持有申诉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迅速发展家庭服务业,吸引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老年人无需离家出走就能享受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医疗保健。 年末,中国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着力社区养老服务的迅速发展。 社区养老具有亲情守望、邻里互助的优势,符合老人的认可归属心理。 兰州市成立了社区“虚拟养老院”,邯郸市创立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今后,城市将把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 乡镇加强养老院的日托和短期养护功能。 到2010年,日托服务基本上复盖了城市社区和一半以上的农村社区。
统一快速发展机构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每千人的养老床数为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70张水平。 要加大投入力度,强调公益性特点,发挥兜风作用,保障“三无”、“五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特殊困难的老年群体的诉求。 今后三年,基本上每千名老人有30张养老床,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设了一个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当下多个老人生活的常态。照料好老人,还要在乎他们的精神生活。应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多信息表达、多交流,并且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文体活动,引诱老人建立“自助多福”、“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做个乐趣老人。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