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5163字,读完约13分钟

聚焦全国特别报道 最具影响力中医药领路人—— 柴克义

ec6837b702534653bf320e4f774e85d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从“神农尝百草”的落后到现在中医疗效世界闻名,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变迁, 中医终于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岁月无声的流淌,但历史的痕迹总会留下,中医的精髓被不断传承发展弘扬,这些都离不开那些医者仁心的医生,那些无私奉献的医生。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传承,也需要我们一起去挖掘和传承,让我们一起打开中医的大门!本文介绍的是济世中医柴克义老师。

IMG_256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IMG_257

柴克义,生于1944年,兰州市人。从事针灸事业50余年。1971年发明了《督脉当归注射疗法》,2010年国家民族卫生协会授予《中医特色疗法》称号。该疗法适用各种慢性病,特别对颈椎、腰椎骨质增生,高位截瘫,脑瘫,偏瘫,强直性脊柱炎,植物人复苏后的康复治疗等,疗效显著。创造了针刺“天地”交战手法。它适用于各种痛症,胆、尿结石的排除,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癌症的疼痛及植物人的复苏等。同时擅长婴、幼儿疾病的针刺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书、刊发表论文20余篇。

IMG_258

969ad91e5d62dfa26ec5b6ef93867af

5629c2f73a999dc0a481c0b89065866

IMG_259

bf9af4ec8a62f101c7dcefdf07d788a

IMG_262

e152789813131818c45758f9a3ec3fe

IMG_264

IMG_265

督脉当归注射疗法

柴克义

《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笔者在40年的行针中深深体会到,经络是构通表里,联接内外,贯通脏腑,运行气血的网络系统。它畅通无阻的状态下,人体就健康无病,经络的某一部位不畅通的情况下,人体相应产生了疾病

长期以来,笔者根据经络“不可不通”的原理,在夹脊穴的启发下,又应用了东北地区民间粒针疗法,创造了督脉为主用当归穴位注射,配以体什,个别配以中药的一套疗法,实践证明这套疗法适应很多病症,如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哮喘、慢性咳嗽、颈、腰椎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特别对中风偏瘫疗效卓著。本篇就此病展开讨论,现将督脉当注射法简介如下:

督脉的循行路线是起自小腹,下出会阴部,向后行脊柱内部,上行项后风庭进人脑内,上行头顶沿前额下行鼻柱,督脉诸阳,为阳脉之海,与髓相关,故称元神之府,从解剖上来看,与脊髓神经基本相符。

当归的功能为补血活血,又能止血,调经止痛,疏通经脉,又兼散寒、温煦经脉等作用、经化验表明内含维生素B12和E等神经营养物质。当归既有利经络的疏通,又兼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因此,笔者把它形象的比喻为”经络清洁剂”和”神经营养液”,用当归液选督脉为主的穴位注射,既起到针刺感的相对持久作用,又起了药物直接疏通的作用,所以具有事半功倍、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特点(东北民间粒针疗法、华佗夹脊穴、督脉注射疗法,详见表1、表2、表3)

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病,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家庭一旦发生中风者,其家属大多送医院住院治疗,经一段时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或痊愈。但也有一些偏瘫的肢体尚未完全恢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除肢体障碍外,有的语言艰涩,有的神志不清等,这就是笔者治疗人数最多的患者,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脑梗塞或出血都会将邻近的脑神经压迫,瞬间使原贮存在脑内的肢体运动信息或语言信息…等等,受损或消失(信息不仅在脑中贮存,其他脏器亦贮存)这样身体相应的功能减弱成消失。信息受损或消失是功能症状的主要根源。受压迫的经络,不疏通信息就无法输入。受压迫的经络虽已疏通通,但信息不即时传入,那么偏瘫等症状同样无法恢复,时间越长信息输入越难,治率率越低(当然不能排除病位和程度)。因此,治疗是手段,信息输入是目的,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笔者的治疗方法:以大推为起点,骶骨为终点,分段有距离的选4~5个注射点,用5号齿科针头,注射方法斜达深层肌内,(切不可损伤骨膜)。另在患侧选肩髃、曲池,风市、阳酸泉,每穴注入0.3~0.5ml,总量一般为4ml,总穴位6~8个。为防过意外事故发生,首次只选四肢上的1穴,注0.3ml,似皮试,以后逐次增加,第3次达饱和。注射后3~4h或更长时间出现反应,注射部位及患肢部位有胀痛,亦有跳痛、蚁行、水流感,反应期中患肢行动明显加重,反应结束后患肢及其它症状明显进步,除注射外另选风府、风池、百会,健侧曲池,是三里等(“同气相求”的方法,既上病下治,左病右治)针刺。

另外根据中风程度,时间长短选用补阳还五汤临证权变,初始者加祛痰药(包括经络之痰)远志、菖蒲、全瓜萎,根据具体情况选1-2味;有手、足肿者加防已、泽泻;发热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实者加大黄;肺部有干湿罗音表示病情严重恶化,肺部感染,改用麻杏石甘汤加石决明。

除积极治疗外,功能锻炼不可忽视,也就是前面谈到的信息输入,将来病人是否留下后遗症,甚至畸形这是关健,余指导家属正确护理,心理要求病人自己活动,即时纠正运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安势,如患侧下肢起腿要高,跨步要大,脚要端正平稳;余给初治不能下床者,经3次治疗后,由2人扶臂,一人挪腿,慢慢交替前进,这时的病人因脑中存的立、行信息大部分或全部消失,很害怕,需多人做出保护的势态,以壮其胆。如果自己能走一两步,以后就不用别人挪腿,由一人扶即可,再过1、2日鼓励病人扶物自行,需人保护以其壮胆。最后两手扶物下蹲,由高往低,再练撒手下蹲。上肢先练上、下运动,再练前、后运动,手指练习由简到繁,拿东西由轻而大到小而重、如先拿纸盒,再拴解绳索,拾火柴梗等等。经过治疗和锻炼,一般两个疗程(40天)基本痊盒,生活完全自理。

IMG_266

针刺天地交战法

柴克义口述(任向利整理)

 

《灵枢·九针十二原》治病时写道“而属百姓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⑴。从中看出,人们有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针刺。针刺的方法是通经脉、调血气、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针刺或艾灸要得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⑵。“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⑶。“所谓‘气至’‘得气’,就是针刺或灸灼穴位时,病人产生酸、麻、胀、沉重或冷热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沿经脉传导放射现象,现代则称之为循经感传象”⑷。历代医家根据不同的病情,研究出各种不同手法上百种。补虚泻实,不虚不实则用平补平泻,大体可分三类。有按经脉走向补泄,有授时间开合补泄,有按捻转方向补泄,亦有按呼吸补泻.......

有一牙痛患者求治于我,我从头到脚扎了20多针,但他的牙痛没有起任何作用。别人扎一针而止痛,而我扎了20几针,每个穴位都治牙痛,为什么不见效呢?后来看了电影新闻记录片,说的是一个患者做胃局部切除。手术室好似巨大的玻璃半球扣在了水泥地面,里面铺有地毯,设施齐全,还有无影灯。外面围绕手术室设两层走廊,便于来宾参观和记者摄影。手术室内有医护人员和患者,还有一名记者。手术即将开始,有名针灸师手拿约二寸长的针,刺入了患者左上肢支沟穴。针体来回飞速旋转,不停的提插,但上下幅度极小。一会儿,针灸师说“开始吧”,医生用刀切开了皮肤.......,记者问“你痛吗”?患者说“像什么东西在我肚皮上划了一下”。记者与患者谈笑风生。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进行手求,外围参观者聚精会神的看着,记者们来回的在不同角度摄影。针灸师从始至终极速捻转提插银针,直到做完手术。患者从未喊痛,或露出疼痛的面容。这就是针刺麻醉,没有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术。为了掌握他的针刺手法,这部电影我陆续看了三遍,从此走向徒手练习此手法的不归之路。

我把这个手法命名为“天地交战法”,(以下简称“天”)。天:针进入的上部,人:中部,地:底部。“天”一次将针刺入地部,高速捻转,极速提插,提多进少(提插幅度甚微),至止提到天部,再迅速刺入地部,反复行此手法,半小时左右生效。

“天”选择穴位是有讲究的,不是任何穴位都适用。选择肌肉丰满的四肢穴位,如手三里、支沟、合谷、足三里、胆囊穴、阑尾穴、三阴交等。头部(除人中外)、颈、背、腹、胸等部不可施用“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蛔虫病比较普遍,尤其农村孩子。这种病影响患者腹痛,食欲不振,发育迟缓等。驱虫的方法普遍吃药,其中一种叫宝塔糖,虽甜味适口,但也有毒副作用。我采用针刺疗法,取手三里,足三里。用“天”,捻转针体,提插均慢,治疗全程5至6分钟。再次大便必排除蛔虫,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

有人爱问其中的医理是什么?早在四百学前,明代楊继洲曾言:“百脉之皆归于头”⑸。他说的头,相当于现代的脑。今天我们处于信息时代,那么我给经络的定义,应加上一条“传递信息”的作用。早在藏象学中了解到,“藏、居于内,象、形于外”。就是藏在体内的脏腑,其功能表现于外的象征。这就证明了体内的脏腑功能表现,由经络用不同方式传递到体表。医者用不同的外在表现来观察体内脏腑的病变,而形成了望、闻、问、切。这是经络由里向外的传递疾病信息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把针刺灸灼等治疗信息传递到体内。这就是我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经络系多层次、多功能、多种形态的立体结构的理论”⑹。“中枢神经系统是经络现象的主要环节”⑺。“经络---大脑皮层---内脏相关学”⑻。孟昭威教授提出了第三平衡论,生物全息论学说⑼。根据以上学者专家的论断,我可以得出这样结论:选穴准确,手法适宜,针刺后有一条循性传导线,沿体表的经络线上下传导,“气止病所”。我把这条线称之为第三平衡线,它的感传速度为每秒0.1m,作用是保持体表和内脏的平衡⑽。最主要的是“第一平衡体系是躯体神经,其传导速度每秒100m”⑾。当穴位受到针刺或灸灼后,经络首先沿第一平衡体系将这一信息传递到督脉(与脊中枢神经重叠)至直传递到网状系统。由网状系统交丘脑,投射相关大脑皮质。“循经感传现象主要发生在大脑皮层”⑿。

“天”对肠梗阻的治疗特殊作用。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特征。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如治疗失当,危及生命。中医将它称为“宿食”、“关格”、”肠结”等病证。概括为痛、胀、呕、闭。病因劳过度,饮食不节,饥饿难忍的情况下猛食,手术后的肠粘连。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疗上通腑攻下。明代徐风曰:“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⒀。食癖就是停留在肠道的宿食,由于肠道不通而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气便不通,由此可以确诊肠梗阻。当针刺入手三里、足三里后,用“天”针感的第三平衡传导线按经络路线上下传导,有时“气至病所”(经络敏感人)。但人体无感觉时,第一平衡传导线将这信息传递到督脉(与脊中枢神经重叠)传递到网状系统,网状系统交丘脑投射到相关大脑皮质,在脑的作用下,胃肠不停的蠕动,将套叠、扭曲、粘连的腸子恢复原状,很快气通便通,宣告肠梗阻彻底治愈。从开始到终结只用半小时左右。顺此郑重警示书籍、教材编撰者及临床针灸师,肠梗阻由于肠道食物和气体堵塞,腹内有很大的压力,一旦刺破肠子等组织,气体、食物液体随针眼而出,难以收场。因此肠梗阻,腹部禁针。

“天“用途广泛,如急性阑尾炎(未化脓)选阑尾穴;胆结石(<8mm)选胆囊穴;尿结石(<8mm)选三阴交;癌症的全身疼痛,选合谷穴;急腹症,脐上选足三里,脐下选三阴交.......,医理与肠梗阻基本相似,故不再赘述。

“天”为什么能止疼消炎呢?(前面相同处不再阐述)。相关的脑组织接收相应的信息后,分泌出足量的内源性阿片肽,输送到管理疼痛的脑组织,从而疼痛减轻,乃止消失,这种消失是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相关脑组织,接收身体某组织感染发炎时,在脑组织的作用下,体内产生了足量的吞噬细胞,调集炎症区,将细菌或病毒吞噬,达到了消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九针十二原·灵枢经·1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四时气·灵枢经·53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九针十二原·灵枢经·3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针灸经络学说的形成·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20          北京卫生出版社·1989

(5)杨继洲·针灸大成                                    人民卫生出饭社·1963

(6)祝总骤、郝金凯·针灸经络学说的发展·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53北京出版社·1989

(7)针灸经络学说的发展·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32              北京出饭社·1989

(8)张锡均·针灸经络学说的发展·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52      北京出版社·1989

(9)孟昭威·针灸经络学说的发展·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52      北京出版社·1989

(10)循经感传现象发生原理的研究·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369    北京出版社·1989

(11)循经感传现象发生原理的研究·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369    北京出版社·1989

(12)薛崇成·李伯宁·循经感传现象发生原理的研究·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361     北京出版社·1989

(13)徐风·席弘赋·针灸大成·53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