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斌教授:“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研究

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基础理论创新项目:百年变局下《周易》的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CXLL2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黎斌,男,1963年生,中国贵州思南人,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多维易学”创始人,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美国)常务理事、高级研究员,中国工商银行高级经济师,贵州省社科院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金融重点课题研 究成果获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界、第十四届全国城市金融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二等奖”,《易经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田秋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等论文,获贵州省社科“优秀奖”,出版著作有:《中华人文稽考》(人民出版社)、《中华古历与推算举要》(上海大学出版社)、《梵净武陵中华文明 之源初探》(贵州人民出版社)等。

“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研究

[摘要]本文从自然科学视角,以多维研究方法,研究了“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问题。研究发现:1、“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有着良好的“关联性”。“易经符号”蕴藏着古老的“量子纠缠”思想和密码,易经符号系统或是量子纠缠系统;2、“易经符号”的生成具有“原生性”。64个“易经符号”或非圣人所画,也非演算和重卦结果,而是源于古人的“六方观念”和“宇宙起源观”,是古人“交通天人”、“与天地相感”的结果,是古人“符号活动”的结果。古彝“经纬线之说”或是“易经符号”生成理论之一;3、“易经符号”的结构形式,通过文献和考古两个层面的“基因鉴定”,最初或是“六连体”而非“三连体”;4、“易经符号”不是简单的刻画符号或示意文字,这里有自然科学层面的“大智慧”。64个“易经符号”或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感应系统”,或是由暗物质、暗能量组成的“纠缠系统”。5、“易经符号”之单连体(/- -),或是正、负形态的单个粒子。“六连体”或是由六个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64个“易经符号”或是64种“量子系统”和“量子纠缠态”,反映了宇宙万物“量子纠缠”的不同形态;6、在“易经符号”中,《中孚》(||¦¦||)和《咸》(¦|||¦¦)的“量子纠缠”语言文字表述尤为突出,较好地表现了关联物体之间的“感应”现象,以及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强关联和相关影响的现象;7、易经“语言文字”部分是对“易经符号(示意文字)”部分的解释,《易经》和《易传》的文字解释有益于对“易经符号”的“量子纠缠”探索;8、破译“易经符号”之“量子纠缠”密码,有益于“量子纠缠”的深度研究,有益于“量子纠缠态”制备;9、若按64个易经“符号系统”(详见附表)的排列结构去制备“量子系统”和“量子纠缠态”,或将发现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和纠缠现象,以及“多体纠缠态”的密码,或有益于在“多体纠缠态”中制备一对一的纯正“纠缠态”。具体可按照易经“符号系统”中“内外卦对应结构”、“六爻对应结构”,进行“量子系统”、“量子纠缠态”制备;10、若分别按《中孚》卦、《咸》卦符号(||¦¦||、¦|||¦¦)之“二进制”表达式(110011、011100)、正负粒子表达式(++--++、-+++--)进行纠缠态制备,或将获得典型的量子“感应”和“最速”;11、从自然科学视角研究《易经》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意义与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价值、方法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上,而且还体现在易学的科学化与国际化发展上。

本文最大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易经六十四卦刻画符号“二进制”与“正负粒子”表达式归纳表,科学家们如能按此表去尝试“量子纠缠态”制备,或许有所启发与发现。

[关键词]易经符号;符号活动;符号系统;量子系统;量子纠缠;纠缠态制备

一、引 言

《易经》文本,通常由“卦画符号”和“卦爻辞”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卦画符号,笔者认为或是自然的语言与文字,与卦画符号相对应的卦爻辞,则是可以解释自然的人类语言与文字。从某种意义来说,卦画符号是《易经》的“本体”,卦爻辞是对“卦画符号”的解释,而“易学”是对“卦画符号”和“卦爻辞”的解释,正如朱伯崑之定义:“易学是对《周易》所作的种种解释。”。由是,从源头上管窥“易经符号”、破译易经刻画符号密码,具有重要的易学溯源和寻找“坐标原点”意义。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又称量子缠结,是当代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等提出。“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是指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是指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现象,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当其中一颗被操作(如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2017年,笔者在《易经文化与量子纠缠》一文中,选择性地研究了两个“易经符号”(《中孚》、《咸》)中的“量子纠缠”密码,未就全部(64个)“易经符号”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当前学界对“易经符号”的专门研究较少,对“易经符号”的自然科学思考较少,对易学与量子力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较少,对“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的关联研究较少。正是这些研究“缺陷”,给本文研究提供了“视角”和“空间”。

鉴于此,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汲取世界著名学者刘正教授的学术营养的背景下,在法国著名汉学家李晓红教授的鼓励下,在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的建议下,拟就“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问题进行延伸研究。本文在研究视角上主要基于自然科学视角,在研究方法上着力采用文献、考古、民俗、天文等等多重证据法。

二、“易经符号”中的“量子纠缠”密码

“易经符号”又称“易经刻画符号”,是“/- -”单体符号的复合体。关于易经单体符号的起源问题,学界有“日月说”(日为一,月为- -)、“结绳记事说”(高亨等;大结为,小结为- -)、“男根女阴说”(郭沫若、钱玄同等)、日晷测影说(有影为一,无影为- -)、二进数制说(1为一,0为- -)等等。关于易经符号复合体的生成问题,笔者认为“易经符号”非“圣人”所作,也非演算和重卦结果,而是具有原生性。“易经符号”是古人“数相思维”的结果,是古人“交通天人”的结果,是古人与天地“相感”的结果,是古人基于对宇宙本质和起源认识的“符号活动”的结果。“易经符号”不是一些简单的刻画符号,也不是一些简单的“示意文字”,这里有“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不仅体现在社会科学层面,而且还体现在自然科学层面,体现在“量子力学”领域。“易经符号”蕴藏着古老的“量子纠缠”密码。

“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易经“六连体”刻画符号

(一)“易经符号”中的“量子纠缠”密码

笔者经过研究,如果将易经刻画符号单连体“/- -”用数字“1/0”来表达,“六连体”用“二进制”、“正负粒子”来表达,则易经六十四卦刻画符号的“二进制”、“正负粒子”表达式如下表:

易经六十四卦刻画符号“二进制”与“正负粒子”表达式归纳表

系(“∧”)、“对立”关系(“~”),而应是一种“蕴涵”、“共处”关系(“→”、“/”)。

易经刻画符号单连体(一/- -)的生成原理和“蕴涵”、“共处”关系(“→”、“/”),或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粒子的正负特性与纠缠根源。粒子的正、负特性,源于其裂开过程,粒子的相互纠缠源于其本身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从易经刻画符号的两个基本符号(一/- -)去理解、思考“正(+)、负(—)”两个基本粒子,或许能够破译“量子”之“纠缠”密码。

2、从易经符号“六连体”的“二进制”、“正负粒子”表达式和“十进制数值”的相关机理,去理解、探索和破译“量子纠缠”、“多体纠缠”密码,制备“量子纠缠态”

易经刻画符号之“六连体”,或是6个粒子的不同形式的多体纠缠体。六十四卦或是64种“量子纠缠态”,或是“天、地、人”三才的64种“量子纠缠态”,或是宇宙万物的64种“量子纠缠态”。如何破译其文化密码?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两个层面去理解和探索:

(1)从易经符号“六连体”的“二进制”表达式去进行理解和探索。易经符号“六连体”,或是粒子的多体纠缠体。易经符号“六连体”的排列组合结构,有着特定的规律,蕴藏着特定的宇宙学信息,如果按其规律去排列组合正、负粒子,或许能发现与之对应的量子纠缠的某些特定规律和信息,或许能破译与之对应的量子纠缠的相关密码。比如:若按照风泽《中孚》的“二进制”表达式(110011)去排列正负粒子,将得到与之对应的“正负粒子”表达式(正正负负正正,即++--++),如是,或将发现《中孚》卦中蕴藏着的“风”与“泽”的量子纠缠密码;若按泽山《咸》的“二进制”表达式(011100)去排列正负粒子,将得到与之对应的“正负粒子”表达式(负正正正负负,即-+++--),如是,或将发现《咸》卦中蕴藏着的“泽”与“山”的量子纠缠密码……照此类推,或将发现与六十四卦对应的64种量子纠缠密码。

由是,我们或将发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间相互的量子纠缠密码,或将发现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量子纠缠密码;或将发现“天人感应”、“天地人合一”的量子纠缠理论密码;或将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的量子纠缠理论密码。

(2)从易经符号“六连体”的“十进制数值”表达式去进行理解和探索。从前面的列表中可以看出,64个易经符号不仅有着对应的“二进制”表达式、“正负粒子”表达式,而且还有着对应的“十进制数值”。这些“十进制数值”除了蕴藏着数学密码外,还蕴藏着一定的“量子纠缠”密码。如果我们去追问每一易经刻画符号为什么会有如此对应的“十进制数值”时,或将发现其“量子纠缠”密码。

比如:风泽《中孚》的“十进制数值”为“51”,它的前一卦风水《涣》的“十进制数值”为“50”,后一卦风山《渐》的“十进制数值”为“52”。《中孚》与《涣》、《渐》为何在“十进制数值”中“位置关联”?这里面是否蕴藏着“量子纠缠”密码?从“半卦结构”、“象思维”去分析,这三个卦涉及“风”、“泽”、“水”、“山”自然物象,这些自然物象本身具有一种有机联系:风吹湖(泽)面,风起水涟漪,山上起风。然而,这种“联系”是否构成大自然的“纠缠”?。如果我们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去进行深度挖掘,或许能发现《中孚》中的“风”与“泽”、《涣》中的“风”与“水”、《渐》中的“风”与“山”的“量子纠缠”奥秘。具体可按这三个卦“刻画符号”的“正负粒子”表达式(++--++、++-+-、++-+--)去进行“纠缠态制备”,或许能够发现隐藏其中的密码与规律。

又比如:泽山《咸》的“十进制数值”为“28”,它的前一卦泽泽《兑》的“十进制数值”为“27”,后一卦泽火《革》的“十进制数值”为“29”。《咸》与《兑》、《革》为何在“十进制数值”中“位置关联”?这里是否蕴藏着“量子纠缠”密码?这三个卦在“取象”上涉及“泽”、“山”、“火”等自然物象,这些自然物象本身也存在有机联系:山上有泽(湖),泽性下火性上。然而,这种“联系”是否又构成“纠缠”?。如果我们进行易学与量子力学的交叉研究,或能发现《咸》中的“泽”与“山”、《兑》中的“泽”与“泽”、《革》中的“泽”与“火”的“量子纠缠”奥秘。具体可按这三个卦“刻画符号”的“正负粒子”表达式(-+++--、-++-++、-+++-+)去进行“纠缠态制备”,或能够发现其中的相关规律与密码。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从所有64个“易经符号”的“十进制数值”的“位置关联”视角去进行考察,去进行“纠缠态制备”和关联分析,或许能够发现关联“易经符号”和相关物象的“量子纠缠”规律和密码。

3、从“正卦”之互卦、综卦、错卦的“正负粒子”表达式,去进一步理解、探索和破译“量子纠缠”密码,制备“量子纠缠态”

在对64个“正卦”进行“量子纠缠”探索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64卦的互卦、综卦、错卦进行“量子纠缠”的逐一探索。所谓“互卦”,是取“正卦”的二、三、四、五爻组成的卦;“综卦”是将“正卦”颠倒(旋转180度)后组成的卦;“错卦”是将“正卦”各爻进行阴阳互变后组成的卦。这样可以从动态层面以不同视角进行深度探索。

比如:正卦《中孚》的互卦、综卦、错卦,分别为《颐》、《中孚》、《小过》,涉及到的物象有:山、雷、风、泽,其“正负粒子”表达式分别为:+----+、++--++、--++--;正卦《咸》卦的互卦、综卦、错卦,分别为《姤》、《恒》、《损》,涉及到的物象有:天、风、雷、山、泽,其“正负粒子”表达式分别为:+++++-、--+++-、+---++。如果我们分别按照《中孚》、《咸》之互卦、综卦、错卦的“正负粒子”表达式,进行“纠缠态制备”,或许能够发现“山、雷、风、泽”、“天、风、雷、山、泽”的“量子纠缠”密码。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按照64个正卦的互卦、综卦、错卦的“正负粒子”表达式,进行逐一“纠缠态制备”,或许能够发现宇宙中万事万物的“量子纠缠”规律和密码。

(二)“易经文字”中的“量子纠缠”密码

《易经》有着独特的“符号+文字”的解释模式。《易经》、《易传》中的文字部分,即“卦名”、“卦爻辞”和“传辞”,是对“易经符号”这一解释对象的解释。这些解释不仅为我们“理解”《易经》和“易经符号”提供了“前理解”,而且也为我们破译《易经》中的“量子纠缠”密码提供了支持。如何破译这些密码?笔者认为,应结合前面所述的“易经符号”,以及甲骨文、金文、彝文等古文字学解释模式,分别从“《易经》文字”、“《易传》文字”两个层面去探索“量子纠缠”密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

1、《易》文字中的“量子纠缠”密码

“卦名”、“卦爻辞”是《易经》的语言文字系统,也是对“易经符号”的第一重语言文字解释。从文献材料、考古材料两个层面来看,易经64个卦的“卦名”、“卦爻辞”不尽相同。比如:在“卦名”方面,传本易《乾》,帛书易称《键》;传本易《坤》,帛书易称《川》;传本易《中孚》,帛书易称《中复》;传本易《咸》,帛书易称《钦》……等等。对此,在从“卦名”、“卦爻辞”视角去思考、探索“量子纠缠”问题时,除了结合相应的“刻画符号”外,应兼顾文献、考古“二重证据法”。同时,应从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彝文等)视角去进行综合分析。下面,以《中孚》、《咸》二卦为例进行举隅。

例一:《中孚》卦。卦名:中孚。卦辞曰:“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爻辞曰:“初九:虞吉。有它不燕;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九五:有孚孪如。无咎;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为什么《中孚》卦取名“中孚”?为什么“鸣鹤在阴”,其子能“和之”,能相互感应、呼应?这里是否蕴藏着“量子纠缠”密码呢?

首先,从古文字学、文献释义来分析。甲骨文和金文的“孚”下部是“子”,上部是“爪”。“《说文》:“卵孚也。一曰信也。”《尔雅》:“孚,信也。”《礼·聘义》:“孚尹旁达,信也。”其次,从《中孚》之《注》、《疏》分析。《疏》“正义曰中孚……信发于中谓之中孚……三四阴柔并在两体之内,二五刚德各处一卦之中,及上下二体说而以巽,释此卦名为中孚之义也……诚信发于内而邦国化于外……释中孚所以利贞者,天德刚正而气序不差,是正而信也。”此外,从《中孚》之“刻画符号” (||¦¦||)看,两个阴爻居其中,四个阳爻位于外。内阴外阳,内柔外刚。由是可知,“孚”为“信”,“信”发于中为“中孚”。“鹤”能相互感应、呼应的根源在于“信”,“信”能“发”源于“刚正”和“气序”不乱。

综上,《中孚》之卦名、卦爻辞等文字系统,就“量子纠缠”而言,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1)《中孚》符号 (||¦¦||)中蕴藏着“量子纠缠”密码。“量子”产生纠缠的根源在于“信”与“气”,“量子纠缠”或许就是“信发”、“气纠缠”;(2)按《中孚》符号之排列顺序(即++--++)制备“量子纠缠态”,或能产生“量子”之间的“感应”、“呼应”现象,即“纠缠”现象。

例二:《咸》卦。卦名:咸。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爻辞:“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咸其脢,无悔。上六:咸其辅、颊、舌。”

咸者,感也。为什么《咸》(¦|||¦¦)卦能感应?为什么感应还是如此的多样化(“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晦”、“咸其辅、颊、舌”)?这里的“感应”现象是不是“量子纠缠”现象?是否蕴藏着目前科学界尚未解决的“多体纠缠态”密码?

首先,从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来分析。甲骨文和金文的“咸”字右部是“戍”,左下是“口”。《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戍。戍,悉也。”《玉篇》:“悉也。”《书·尧典》:“庶绩咸熙。“《左传·僖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注:咸,同也。”《释文》:“咸,本亦作感,户暗反。” 其次,从《咸》之《注》、《疏》分析。《疏》曰“正义曰:……天地二气若不感应相与,则万物无由得应化而生。……天地万物之情见于所感也,凡感之为道,不能感非类者也。……天地万物皆以气类共相感应,故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山上有泽,咸,泽性下注能润于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此外,从《咸》之刻画符号(¦|||¦¦)看,内阳外阴,上下、内外阴阳二气互相感应。由是可知,“咸”为“感”,为“皆”,为“悉”,为“同”。“感应”源于天地“二气(阴阳)”,且“同类相感”。

综上,《咸》之卦名、卦爻辞等文字系统,就“量子纠缠”而言,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1)“咸”是“无心之感”,是大自然的感应,是宇宙万物的客观感应,是粒子的纠缠感应;(2)《咸》符号 (¦|||¦¦)中蕴藏着“量子纠缠”密码。“量子”产生纠缠的根源在于“感”与“气”,“量子纠缠”或许就是阴阳二气之“感应”与“纠缠”;(3)按《咸》符号之排列顺序(即-+++--)制备“量子纠缠态”,或能产生“量子”之间的“感应”与“多体感应”现象,即“纠缠”与“多体纠缠”现象。

2、《易》文字中的“量子纠缠”密码

“传辞”是对“易经符号”的第二重语言文字解释。“传辞”即《易传》之辞,《易传》共有7种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在从“易经符号”、“卦名”、“卦爻辞”视角去探索“量子纠缠”问题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从“传辞”视角去探索,或许更能发现“易经符号”之“量子纠缠”密码。下面,继续以《中孚》、《咸》二卦为例:

例一:《中孚》卦。《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系辞》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阴阳不测谓之神。”;《说卦》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桡万物者莫疾于风……说万物者莫说乎泽,……”;《序卦》曰:“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杂卦》曰:“中孚,信也。”

通过对《中孚》易传辞的梳理,可归纳出7个关键字:信、神、风、疾、和、迩、远。信,古通“伸”,伸,从“人”,从“申”。神,从“示”,从“申”。甲骨文中“申”字由两边的线条和中间的曲折线条组成,本义是“电(闪电)。《说文》曰“申,神也”。风疾速,《说文》曰:“速,疾也。”。由于“信”、“神”中有“申”之“舒展”、“拉长”意,以及“信”、“神”、“风”中有“速”意,所以能够导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行发乎迩,见乎远”。

就“量子纠缠”而言,《中孚》易传辞中所说的“神”、“阴阳不测”,或是一种“量子纠缠”现象,或是一种“量子纠缠态”。“信、神、风(气)”或是系统内量子相互纠缠之根源,或是量子纠缠之所以“速”的原因所在。

例二:《咸》卦。《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系辞》曰:“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说卦》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万物者莫说乎泽,……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于艮。故……山泽通气,……”;《序卦》曰:“离者,丽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杂卦》曰:“咸,速也。”

通过对《咸》易传辞的梳理,可归纳出六个关键字:感、虚、通、神、速、气。“感”由上部的“咸”和下部的“心”组成。《说文解字》:“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广韵》:“动也。从心,咸声。” 咸有感义,故感字从咸。“感”的释义有: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move);相互影响(response);触碰(touch)。“虚”,《尔雅》:“虚,空也。”“通”,本义是通达,没有障碍。《说文解字》:“通,达也。”“神”、“速”(见前述)。“气”,甲骨文用三横(上下横短,中间横长)来表示云气。“气”是无“体积”的物体,“阴阳”称二气。由是,《咸》是无“心”之“感”,这种“感应”更多是大自然的客观感应,而非人的主观感应。《咸》之“易传辞”告诉我们:因“气”而“感”,因“感”而“通”,因“通”而“神”,因“神”而“速”。《咸》中的“泽”与“山”,因“气”而“相感”、“相通”,故曰“山泽通气”。而这种“相感”、“相通”是极为神奇和快速的。

就“量子纠缠”而言,《咸》之易传辞中所说的“感”、“感应”,或是一种“量子纠缠”现象,或是一种“量子纠缠态”。若按《咸》之“正负粒子表达式”(-+++--)去进行“纠缠态”制备,不仅将发现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和相互影响现象,而且将获得“最速”。

三、结 语

通过前面的研究,可梳理出以下主要发现与结论: 1、“易经符号”与“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有着良好的“关联性”。“易经符号”蕴藏着古老的“量子纠缠”思想和密码,易经符号系统或是量子纠缠系统;2、“易经符号”的生成具有“原生性”。64个“易经符号”或非圣人所画,也非演算和重卦结果,而是源于古人的“六方观念”和“宇宙起源观”,是古人“交通天人”、“与天地相感”的结果,是古人“符号活动”的结果。古彝“经纬线之说”或是“易经符号”生成理论之一;3、“易经符号”的结构形式,通过文献和考古两个层面的“基因鉴定”,最初或是“六连体”而非“三连体”;4、“易经符号”不是简单的刻画符号或示意文字,这里有自然科学层面的“大智慧”。64个“易经符号”或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感应系统”,或是由暗物质、暗能量组成的“纠缠系统”。5、“易经符号”之单连体(/- -),或是正、负形态的单个粒子。“六连体”或是由六个粒子组成的“量子系统”。64个“易经符号”或是64种“量子系统”和“量子纠缠态”,反映了宇宙万物“量子纠缠”的不同形态;6、在“易经符号”中,《中孚》(||¦¦||)和《咸》(¦|||¦¦)的“量子纠缠”语言文字表述尤为突出,较好地表现了关联物体之间的“感应”现象,以及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强关联和相关影响的现象;7、易经“语言文字”部分是对“易经符号(示意文字)”部分的解释,《易经》和《易传》的文字解释有益于对“易经符号”的“量子纠缠”探索;8、破译“易经符号”之“量子纠缠”密码,有益于“量子纠缠”的深度研究,有益于“量子纠缠态”制备;9、若按64个易经“符号系统”(详见附表)的排列结构去制备“量子系统”和“量子纠缠态”,或将发现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和纠缠现象,以及“多体纠缠态”的密码,或有益于在“多体纠缠态”中制备一对一的纯正“纠缠态”。具体可按照易经“符号系统”中“内外卦对应结构”、“六爻对应结构”,进行“量子系统”、“量子纠缠态”制备;10、若分别按《中孚》卦、《咸》卦符号(||¦¦||、¦|||¦¦)之“二进制”表达式(110011、011100)、正负粒子表达式(++--++、-+++--)进行纠缠态制备,或将获得典型的量子“感应”和“最速”;11、从自然科学视角研究《易经》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其意义与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价值、方法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上,而且还体现在易学的科学化与国际化发展上。

本文最大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易经六十四卦刻画符号“二进制”与“正负粒子”表达式归纳表,科学家们如能按此表去尝试“量子纠缠态”制备,或许有所启发与发现。

参考文献

[1] 《四书五经》,中华书局,2009年1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 978-7-101-06422-3。

[2] 《左传》,中华书局,2016年3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 978-7-101-11559-8。

[3] 《国语》,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 978-7-101-11457-7。

[4]《史记》,中华书局,2019年12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 978-7-101-14236-5。

[5]《三国志》,中华书局,2011年1月北京第1版,书号:ISBN 978-7-101-07708-7。

[6]班固《汉书》,岳麓书社,2009年4月第1版。

[7]《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5325-2081-7。

[8]宋· 朱熹《周易本义》,九州出版社,1973年8月第一版。

[9]吴前衡《〈传〉前易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978-7-216-0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