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踏上艺坛,就受到万众瞩目;他们始终被拿来和自己的父辈比较,;承受着比一般艺术家更多压力。在古代“子承父业”是很普遍的,像东晋的王羲之和王献之、唐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清代的王时敏和王原祁等等都是“画二代”现象。古代的“画二代”基本上都是继承家学,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进入现当代,这种“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趋势依然很明显,老一辈的齐白石、齐良迟父子;李苦禅、李燕父子;李可染、李小可父子;傅抱石、傅二石父子;郭味蕖、郭怡琮父子;潘天寿和潘公凯等等,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

进入当代,历史依然在重演,如靳尚谊和靳军,袁云甫和袁加、袁佐,罗中立和罗丹,周春芽和周褐褐,“子承父业”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依然延续了下来。然而为了实现对于父辈的超越,他们选择了两不同的道路:一种是继承式的超越,另外一种是突破式的超越。

图land片 1.p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earth》2018年

作为行业内极少数的仍在从事架上绘画的“画二代” ,石城为人极其低调,在艺术活动中从不提及他的父亲,他在绘画上的天赋与痴迷让他早就屏蔽了外界的噪音专注于艺术本身。即便如此,在纽约很多画廊及策展人都在关注着这位年轻的天才画家,这位不愿意被外界和商业打扰的年轻人已经拒绝了许多画廊和媒体的邀请,但最终在挚友策展人的力荐下,24岁的石城入围了艺术国际双年展,他正无法避免的向国际艺术舞台的中央走去,这个年纪入围国际艺术展和吕佩尔茨、博伊斯、埃利亚松等国际艺术大师同台展出,在中国艺术界还是头一位。

石城与父亲石冲都从事架上绘画创作,但实质上却是不同的两个方向。石冲以图像再现为主要创作方式并引入了“行为”。石城更感兴趣的方向是未来环境与当下所处空间的延伸,他也很早就意识到东西方的当代艺术是截然不同的,他一直在尝试不依靠任何固有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本土化的架上绘画作品,试图平衡画面中的西化视图与东方意境。

 

图片 1.png

《The joys of spring》 2019年

从石城记事起他几乎每天都在看父辈艺术家们作画,过早的接触这些艺术家使得艺术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神秘感,那时候他甚至误以为中国大多数的大人小孩都会画画,后来上幼儿园美术课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的。可能也正因如此,他学生时期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每天他要做的事情老师同学理解不了,也玩不到一块去,久而久之就习惯独处了。中学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对他采用“军事化”的美术训练,父亲非常的严厉,不断要求石城去掌握新的技能,汲取新的知识,很多东西哪怕一辈子用不到但是也要会,在舒适区里画是肯定不被允许的,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有时这种训练甚至是刻意的在逼迫石城完成远超其年纪的作品,如果达不到要求,挨揍也就成了石城的家常便饭。为了避开严厉的父亲,大学填第一专业时,石城直接避开其父所在的油画专业转而选择了壁画,后来开学才知道壁画和油画原来是一块上课。

图片09876 1.png

《The light of the coast》2017年

大学时,石城基本每天下午都搬着一把椅子坐在美院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大三的时候他已经把图书馆所有的画册都看完了,他意识到东西方的当代艺术是截然不同的,全盘“西化”的艺术观念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他一直在尝试不依靠任何固有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本土化的架上绘画作品,试图平衡画面中的西化视图与东方意境。

 

dddd.png

《All over the mountains and plains》2018年

 

大四那年,所有的课都已修完,有了充足的史学储备和理论基础,石城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实践中,这一年他走访了很多国内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令他感到惊讶的是他发现这些艺术大佬在创作方法上几乎是一样的,定一个作品主题、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素材、拼贴或删减素材并绘制草图、创作油画成品。石城意识到中国的当代艺术是有流水线的,同样的创作方法必然带来类似的创作成果。他认为过于清晰的图像之间已经不存在幻化出新颖视觉与观念的可能,于是石城非常大胆的采用记忆式的图像重组,他将现实生活中的记忆、梦中模糊的场景、脑海中留下的艺术史上诸多作品这三者在大脑内进行重组,整个创作过程不依靠任何现实图像素材作参考,不受任何眼前事物的限制,凭借碎片式记忆与想象的重构来绘制草图,虽然极具难度,但他发现这是平衡现实、记忆与想象的最好方式,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石城的画面愈发呈现新颖的视图,抽象与具象衔接的部分更加自然。

dcdccdcd.png

《Believer》2018年

 

然而,石城画面里的这些景物不是具体的某个地区景观的形变,而是他记忆中拼接成的结构,并把这些结构幻化出延伸的空间。一切围绕着结构和空间进行,而非风景,只是有时候这个空间内的自然成分较多给人风景的感受。结构和空间是视觉艺术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学和科学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他总说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空间与结构,那你是没有办法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构与空间的探索会让画面呈现出可发展的面貌,而他要表达的是他所处时代的精神及他对待具体事物的情感。

 

图dss片 1.png

 

《New era》2019年

 

石城,1994年出生于中国湖北武汉,于20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本部,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壁画系,一直从事架上绘画方向的艺术创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2016年,为校方活动创作《印记》系列作品,被台北清华大学收藏;2017年,组织策划清华美院与美国布法罗大学在北京胡同艺术区、751艺术空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艺术文化交流和展览2018年,为清华美术学院的中美艺术交流活动拍摄、执导、制作艺术微电影《夕阳重启》;2018年, “一行一线”客座艺术讲师;2018年,意大利罗美雅集团跨界艺术展。2018年,广州国际艺术双年展;2019年,三舍艺术空间个人展;2019年,DIP ART年度艺术家;2020年,上海外滩晟永兴旗舰店艺术主题展,空间艺术总监;2020年,草场地艺术区个人艺术项目启动,文创园大型主题壁画创作

 

图片876trfgbhn 1.png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2019年

图973gdg1.png

《Mirage》2019年

WechatIMG807.jpeg

《Ancient invasion》2021年